四十年嘴炮不斷真動手犯難波斯人為什麼硬氣?

7月13日拜登中東之行第一站到了特拉維夫,老拜又一次對伊朗放下狠話:“不排除將使用武力作為針對伊朗的最後手段”。這已經不是塔國第一次對伊朗武力叫囂了,40年來兩國劍拔弩張,互相傷害,可是一直都是隻吵吵,不動手!為什麼拜登要再次放狠線年,這麼硬氣?

說起美國與伊朗的40多年曆史,雙方一直鬥智鬥勇,新仇舊怨糾纏不斷。國際關係其實是一個相對平衡的體係,經常是牽一發而動全身。2022年國際關係的最大事件就是俄烏衝突,俄烏衝突的背後其實是俄羅斯與美國為代表的北約之間的矛盾。拜登之所以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訪問中東,恰恰是為了削減俄烏衝突造成的油價上漲,增加對俄羅斯的製裁力度而進行的。中東的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都是石油出口大國,作為全球石油的主要產區,對於油價的影響舉足輕重。隨著俄烏衝突的加劇,原油價格持續走高。俄羅斯也是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大國,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戰爭潛力反而增強。老拜此行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促使沙特、伊拉克等石油出口國增加原油產量,以此降低石油的價格,對於俄羅斯的經濟進行打擊。

拜登此行第二個目的是平衡中東力量均衡,對於伊朗的勢力進行強力的遏製,來穩定美國對於中東的控製。伊朗多年來一直對於美國是硬碰硬的態度,至少在三個方麵對於美國利益形成威脅。

首先是伊朗“蘑菇彈”的問題,核心問題就是阻止伊朗獲得蘑菇彈的能力,防止蘑菇彈的擴散。這個問題從2004年克林頓開始製裁伊朗開始,到今天已經快20年了。2015年伊朗與國際社會達成了協議,可是在2020年5月8日“懂王”宣布美國單方麵退出了《伊核協議》。後期雙方一直互相指責,互相放狠話,至今也是嘴炮不斷。在美伊“蘑菇彈”問題中還有以色列從中火中取栗,對於伊朗科學家進行追殺,引發矛盾進一步激化。另外沙特與伊朗的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也參雜其中,所以整個矛盾就像一個線團,剪不斷理還亂。如果伊朗的“蘑菇彈”研發成功,整個中東格局就是失控,以色列、以沙特為首的遜尼派,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將陷入混亂局麵,對於美國的霸權形成衝擊。

伊朗的第二個威脅來源於脫離石油—美元的結算機製。1974年7月美國財長威廉.西蒙威逼利誘,軟磨硬泡用盡各種手段,與沙特達成了石油—美元掛鉤協議。協議規定沙特以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唯一結算貨幣,並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以此換取美國在軍事、政治、經濟上的全方位支持。大佬沙特起了個頭,其他老板們也紛紛跟進。以石油換取美元,再以美元購買美債、投資美國的“石油美元”循環機製就此成形。石油—美元機製的形成,為擺脫了與黃金掛鉤的美元提供了物質基礎,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金融霸權,美國可以濫發鈔票,白嫖其他各國的財富。

伊朗作為美國的長期的敵人,撕開了石油—美元霸權的一角。2021年我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長達2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實現伊朗向中國出口石油將以人民幣或者數字人民幣的方式進行結算。2022年4月沙特阿拉伯也同樣表態,將會考慮效仿伊朗,同樣使用人民幣取代美元結算原油貿易,這對於美元來說絕對是巨大的衝擊。最早在2015年我國與俄羅斯的石油交易就開始用人民幣結算。隨著石油-美元體係的瓦解,美國的金融霸權也會隨之喪失,這對於美國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美國當然對於伊朗充滿敵意,並且極限施壓。

伊朗對於美國的威脅還表現在對於俄羅斯的支持上,俄烏衝突陷入僵持,美國全方位援助烏克蘭。伊朗這次明確地站在俄羅斯一方,近期傳聞伊朗不顧武器禁令,向俄羅斯提供幾百架無人機。伊朗外長說,伊朗和俄羅斯早就開展了一係列的合作,俄羅斯采購伊朗的無人機順理成章,不會招致太多的非議。這幾年來,伊朗的軍事無人機參加過許多小型戰役,在戰場上有著不錯的表現,恰好適合俄烏衝突這樣的局部戰爭。

正是由於伊朗的種種行為,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削弱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所以拜登才會在特拉維夫再次發出武力叫囂,威脅給予伊朗武力打擊。在這樣一個場合除了威懾伊朗之外,也是為了安撫盟友,給盟友吃一顆定心丸。

麵對美國的武力威脅,伊朗一貫以強硬對強硬。1979年的“德黑蘭人質事件”,伊朗扣押52名外交官與平民與美國周旋444天最終達成和解;2014年伊朗攔截美國運兵飛機,扣押150名美軍士兵,最終美國道歉後人機獲釋;2016年伊朗方麵扣押美軍兩艘快艇和十名士兵,美國抱頭跪地的照片傳遍全世界,讓美國顏麵掃地。伊朗這麼強硬的底氣從何而來呢?

首先伊朗是全球範圍內唯一的一個山地文明國家。從世界曆史來看,國家的發展那都是依靠強有力的基礎的,最典型無論古代還是近代崛起的國家,強大的世界大國,基本上都是平原國家和丘陵國家,而幾乎沒有山地國家。伊朗恰恰是個另外,它恰恰是在伊朗高原,諸山環抱中形成了強大的文明。

伊朗麵積164萬平方公裏,人口8100萬,是典型的區域強國的體量。伊朗的地理特征是多山,國土的大部分都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多山使得伊朗易守難攻,古代曆史上伊朗因為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強盛時勢力可以居高臨下進入兩河流域、中亞草原及印度河流域;衰落時可以固守伊朗高原。曆史上的伊朗薩珊王朝強盛一時,對於中東、東亞及印度西北部都有深刻的影響。麵對這樣的多山的地形和這樣體量的人口,看看老美在阿富汗和越南的結局就可以明白老美為什麼對於伊朗遲遲不敢動手的原因。

伊朗在國際社會有強大的外援支持。盡管西方對於伊朗進行了嚴厲的製裁,但是中國、俄羅斯等大國還是堅持站在伊朗的背後給予伊朗有力的支持。中國不顧美國的反對,在伊朗被製裁的情況,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老拜在訪問沙特後,普京下周也將訪問伊朗,與伊朗,土耳其進行三邊會談。同時伊朗自身靠著多年的經營也打造了“什葉派新月地帶”,伊拉克、敘利亞、也門胡塞武裝等中東勢力也屬於伊朗的親密戰友,在地緣格局中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打擊伊朗很容易引發一係列的戰爭,以色列,敘利亞、也門等地區的戰鬥也會迅速激化,中東各地爆點不斷,老美需要考量這些後果。

伊朗對於美國硬碰硬的性格還來源於波斯帝國高傲的氣質。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波斯帝國就盛極一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在這之後的安息帝國、薩珊王朝都是當時實力超群的帝國,也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波斯帝國的曆史,讓伊朗人內心始終有一個強國夢,有一種大國的自尊,所以麵對美國的武力威脅時,伊朗更多的表現是針鋒相對,強硬對強硬。

那麼拜登發出的武力威脅是否會真實兌現呢?今天俄烏衝突正在膠著狀態,美國援助烏克蘭4個月80億,已經超過阿富汗戰爭前5年的花費。阿富汗剛剛撤軍不久,倉皇撤軍的一幕還讓人印象深刻。口罩原因經濟衰退,國內通貨膨脹屢創新高,社會撕裂進一步擴大。麵對這樣一個爛攤子,美國還有能力發動一場新的戰爭?

發表回複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Baidu
map